您好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 ,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
一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有哪些方式
1、脚本开挂:脚本开挂是指在游戏中使用一些脚本程序,以获得游戏中的辅助功能,如自动完成任务、自动增加经验值 、自动增加金币等 ,从而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
2、硬件开挂:硬件开挂是指使用游戏外的设备,如键盘、鼠标 、游戏手柄等,通过技术手段,使游戏中的操作更加便捷 ,从而达到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
3、程序开挂:程序开挂是指使用一些程序代码,以改变游戏的运行结果,如修改游戏数据、自动完成任务等 ,从而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二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的技术支持
1、脚本开挂:使用脚本开挂,需要游戏玩家了解游戏的规则,熟悉游戏中的操作流程 ,并需要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以便能够编写出能够自动完成任务的脚本程序 。
2、硬件开挂:使用硬件开挂,需要游戏玩家有一定的硬件知识 ,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游戏外设,以便能够正确安装和使用游戏外设,从而达到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
3、程序开挂:使用程序开挂 ,需要游戏玩家有一定的编程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编程语言,以便能够编写出能够改变游戏运行结果的程序代码,从而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三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的安全性
1、脚本开挂:虽然脚本开挂可以达到游戏加速的目的 ,但是由于游戏开发商会不断更新游戏,以防止脚本开挂,因此脚本开挂的安全性不高 。
2、硬件开挂:使用硬件开挂 ,可以达到快速完成任务的目的,但是由于游戏开发商会不断更新游戏,以防止硬件开挂 ,因此硬件开挂的安全性也不高。
3 、程序开挂:使用程序开挂,可以改变游戏的运行结果,但是由于游戏开发商会不断更新游戏 ,以防止程序开挂,因此程序开挂的安全性也不高。
四、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1、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软件.
2 、使用开挂游戏账号,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游戏行为 ,避免被发现 。
3、尽量不要使用第三方软件,通过微信【】安装正版开挂软件 ,因为这些软件第三方可能代码,会给游戏带来安全隐患。
网上有关“有关能源的关键词”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有关能源的关键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能源科学与未来发展
摘要:通过了解过去以及现在的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技术 ,提出能源科学需要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来为能源发展提出贡献,而且能源科学的发展是能源高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先导。因此,能源科学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国家未来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也为国家解决当今的能源危机给予支持 。
关键词: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技术,新能源 ,
能源是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凡是能够间接或者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统称为能源。在自然界里有一些自然资源本身就拥有某种形式的能量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能量形式,这种自然资源显然是能源。
能源是人类从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原动力 。从人类远古时代在地球上出现后,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能源的应用形势和规模在不断变化增长。在古代 ,人类的主要能源来自人力和畜力,辅以柴薪。自西方工业革命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满足其工业化的需要, 18世纪末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大量的以煤炭为能源的动力机械逐渐替代了小作坊式的手工业,煤炭与资本主义大生产相结合,使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
1895年 ,美国开始了石油钻探开发工作,这种液体燃料显示出比煤炭更强大的吸引力,1876 年 ,德国人奥托创制了内燃机,进而形成了以内燃机技术为核心的汽车工业,带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物质文明。
19世纪末开始,以电力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大变革开始,从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开始,人们认识到电和磁是统一的电磁现象 ,之后又发明了电动机 、发电机和各种电器,使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取得了广泛应用。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三的能源是在发电厂中转化为电力为人类使用 。但是利用常规能源(如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来产生电力 ,其储量有限,在可预见的将来就可能用尽或者由于利用成本过高而无法使用,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寻找除化石燃料以外的新能源,来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
能源的几种分类
1、按照能源的来源分类:
a) 来自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包括:固化了的太阳能 ,如化石燃料(煤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由一亿年前存积下来的有机物质形成)、草木燃料等;太阳能转化成的能量,如风能 、水能、波浪能、海洋能;直接的太阳辐射 ,如利用光电转化 、光合作用等 。
b) 来自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
包括:地球热能,如地震能、火山热能、地下热水 、地热蒸汽、热岩层;原子核能,如蕴藏核能的元素,铀、钍 、硼、氘等。
c) 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包括:地月相互吸引产生的潮汐能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地球热能 、原子核能和潮汐能 ,占地球全部能源的99.9%。
2、按照能源存在和产生形式分类
a)一次能源———以现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会随着它本身的转化或被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包括风能、水能、海流 、海洋热能、潮汐能、草木燃料 、直接太阳辐射、地震能、火山活动 、地下热能等 。
非再生能源———随着人类的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包括矿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油页岩等) ,核燃料(铀、钍、硼 、氘等)。
b)二次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来制取或产生的能源,包括电能、氢能、汽油、煤油 、柴油、火药、酒精 、甲醇等。他们使用方便,易于利用 ,是高品位能源 。
3、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类
a) 含能体能源———能量以某种载体形式存储起来,而为人们利用。包括各种矿石燃料、核燃料 、地下热能、高位水库、氢能等。
b) 过程性能源———能量在物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无法直接的大量存储 ,如需储存起来,必须把它们转化为含能体能源中的能量 。包括风能 、水能、海流、地震能 、潮汐能以及电能等,转化方式如流水→高位水库 ,电能→蓄电池。
大有潜力的常规能源
最基本的常规能源——煤炭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作为一种燃料,早在800年前就已经开始 。煤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是从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 ,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向前发展,随之发展起煤炭、钢铁、化工、采矿 、冶金等工业。而且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 ,分布广泛,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燃料。
煤炭对于现代化工业来说 ,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还是轻纺工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业 ,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工业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消耗一定量的煤炭,因此有人称煤炭是工业的“真正的粮食 ” 。现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 ,煤炭供应不足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煤炭的加工转化,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减少煤炭燃烧的环境污染,是解决能源缺乏 、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煤炭的处理加工及转化
(1)选煤技术:选煤是指除去或减少原煤中所含的杂质(包括灰分、矸石、硫分等),并将处理过的煤分成若干个品种等级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
(2)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一系列新近开发的煤炭加工 、燃烧转化和煤烟通道中的烟道气净化技术的总称。目的是减轻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降低成本。
(3)型煤及利用:用粉煤或低品位煤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煤制品称为型煤 。燃烧型煤可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煤炭并降低污染。型煤的节能率是所有洁净煤技术中最高的 ,相对环境效益也很高。
(4)煤液混合新型燃料技术:煤液混合新型燃料是一项新技术,这些混合燃料是粉煤在液体中的一种悬浮物,即煤液混合料 。目前已有多种混合料经过全面试验 ,最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煤液混合料是水煤浆,是一种低污染的燃料。
当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 ,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及其产品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是现代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主要能源,据1990年的资料统计,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居第一位;在我国仅次于煤炭居第二位。至1990年底 ,世界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次于煤炭和石油,居第三位。我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九位 。1990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次于煤炭、石油 、水电,居第四位。
原油经过加工 ,形成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 、化工轻油和石脑油六大类产品。石油产品的范围从液化石油气开始,中间是石油化工原料、燃料和润滑油料,一直到沥青 。原油在加工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石油气。石油加工后 ,可以得到利用率高、经济 、合理的各种液体燃料,主要为内燃机燃料、锅炉燃料和灯油三类。其他的石油产品主要有润滑油、蜡 、沥青以及石油化工产品如石油溶剂、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 。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天然气作为燃料容易燃烧 、清洁无灰渣、热值高而且不污染环境。
天然气和石油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及从石油炼厂汽中回收和分离的许多物质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 ,并可进一步制造转化出多种化工产品,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合成塑料和化肥等产品。
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就是前面我们讲述过的煤炭,有时候也有用油作燃料的。而且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电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仍将是发展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设备容量和参数的提高 ,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当今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甚至消除火力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采取低污染的燃烧方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最干净的常规能源——水能
水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发电。水力发电就是利用河流中蕴藏着的水能来产生电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河流上建筑拦河坝 ,将分散在河段上的水能资源集中起来,然后靠引水管道引取集中了水能的水流去转动设在厂房中的水轮发电机组,在机组运转的过程中 ,就将水能转变成了电能 。因为利用的是水能,而水流本身并无损耗,仍可以为下游用水部门所利用。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是水力资源总量较多 ,但开发利用率低,水力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多 ,东部少,相对集中在西南地区,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的东部地区水力资源极少 ,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水力发电有以下特点:
(1)水作为一种资源可由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降水补充,使水能资源成为不会枯竭的再生能源,所以其发电成本非常低 。
(2)水力发电事业和其他水利事业可以互相结合。为了使水能产生电能,常常要修建水库 ,而水库可作为防洪、供水、发展航运事业等多种任务。
(3)水电站中装设的水轮机开启方便 、灵活,适宜于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变动用电器,有利于保证供电质量 。
(4)水电站建成后 ,能够连续提供廉价的电力。
(5)水力发电不污染环境,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
充满希望的新能源
21世纪的主要能源——太阳能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蕴藏着无比巨大的能量 。地球上除了地热能和核能以外 ,所有能源都来源于太阳能,因此可以说太阳能是人类的“能源之母”。没有太阳能,就不会有人类的一切。1945年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开创了现代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纪元 。
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使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即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就属于这种转换方式;第二种是使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热能,即光热转换,如太阳能热水器等;第三种是使太阳能直接转变成化学能,即光化学转换 ,如太阳能发动机等。
实际上,人类早就有意识地利用太阳能,自从有了太阳能电池 ,就为太阳能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探测宇宙空间时用上了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和耐冲击振动的太阳能电池。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 ,提高光电转换率,使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深化 。
太阳能电站通常人们所说的太阳能电站,指的是太阳能热电站。这种发电站先将太阳光转变成热能 ,然后再通过机械装置将热能转变成电能。
太阳能电站能量转换的过程是:利用集热器(聚光镜)和吸热器(锅炉)把分散的太阳辐射能汇聚成集中的热能,经热换器和汽轮发电机把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 。
太阳能电站靠太阳能热管来聚集热能 ,太阳能热管又叫真空集热管,它在结构上与我们平常所用的热水瓶相似,但热水瓶只能用来保温,而太阳能热管却能巧妙地吸收太阳的热能 ,即使阳光很微弱,它也能达到较高的温度,比一般太阳能集热器的本领强。热管在一天之内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业用热水 ,又能一年四季不断地为它的主人供应所需要的热能。
魔鬼与天使——核能
从 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以来,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还不到半个世纪;然而,核能的发展却异常迅速 。
核能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 ,主要是因为它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其一,它的能量非常巨大,而且非常集中。其二 ,运输方便,地区适应性强。其三,储量丰富 ,用之不尽 。
从目前情况来看,世界各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已相当成熟,大量投入使用的单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级的发电机组,使核电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近十多年来 ,人们已经成功地研制出能充分利用铀燃料的核反应堆,这就是被称为“明天核电站锅炉”的快中子增殖核反应堆。这种核反应堆能使核燃料增殖,也就是说 ,核燃料在这种“锅炉 ”里越烧越多 。如果能大量使用快中子增殖核反应堆,不仅能使铀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增大数十倍,而且也将使铀资源本身扩大几百倍。
另外 ,近年来在激光核聚变、核电池 、太空核电站和海底核电站等研究试验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核能发电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前景诱人的海洋能
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主要包括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 、潮流能、海流能、盐差能等。潮汐能和潮流能源自月球 、太阳和其他星球引力 ,其他海洋能均源自太阳辐射 。全世界海洋能的总储量,约为全球每年耗能量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这种海洋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海洋能在造福于人类方面 ,将发挥巨大而重要的作用 。
海洋潮汐发电你听说过吗?大海也会进行呼吸。海洋的潮汐,是由于月亮、太阳对地球上海水的吸引力和地球的自转而引起海水周期性 、有节奏的垂直涨落现象。
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 ,就把大量海水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过程中,海水又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 ,大量的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海水在涨落潮运动中所蕴含的大量动能和势能,称为潮汐能。
潮汐发电具有如下优点:
(1)潮汐发电的水库都是利用河口或海湾建成的,不占用耕地 ,也不像河川水电站或火电站那样要淹没或占用大面积土地 。
(2)潮汐发电站不像河川水电站那样受洪水和枯水的影响,也不像火电站那样污染环境,是一种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的、干净的发电站。
(3)潮汐电站的堤坝较低 ,容易建造,投资也较少。
海水盐差发电海水里面由于溶解了不少矿物盐而有一种苦咸味 。然而,这种苦咸的海水大有用处 ,可用来发电,是一种能量巨大的海洋资源。
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淡水和咸水的交汇处,淡水和咸水就会自发地扩散、混合 ,直到两者含盐浓度相等为止。在混合过程中,还将放出相当多的能量。这就是说,海水和淡水混合时 ,含盐浓度高的海水以较大的渗透压力向淡水扩散,而淡水也在向海水扩散,不过渗透压力小 。这种渗透压力差所产生的能量 ,称为海水盐浓度差能,或者叫做海水盐差能。
海流能顾名思义,海流就是海洋中的河流。浩瀚的海洋中有一部分海水经常是朝着一定方向流动的 ,在海洋中常年默默奔流着 。海流和陆地上的河流一样,也有一定的长度、宽度 、深度和流速。风力的大小和海水密度不同是产生海流的主要原因。由定向风持续地吹拂海面所引起的海流称为风海流;而由于海水密度不同所产生的海流称为密度流 。归根结底,这两种海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利用海流发电比陆地上的河流优越得多 ,它既不受洪水的威胁,又不受枯水季节的影响,几乎以常年不变的水量和一定的流速流动,完全可成为人类可靠的能源。海流发电是依靠海流的冲击力使水轮机旋转 ,然后再变换成高速,带动发电机发电 。
海水温差能,辽阔的海洋 ,是一个巨大的“储热库”,它能大量地吸收辐射的太阳能;它又是一个巨大的“调温机”,调节着海洋表面和深层的水温。海水的温度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太阳辐射无法透射到400米以下的海水 ,海洋表层的海水与500米深处的海水温度差可达20℃以上 。海洋中上下层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利用海水温差能可以发电 ,叫海水温差发电。现在新型的海水温差发电装置,是把海水引入太阳能加温池,把海水加热到45~60℃ ,有时可高达90℃,然后再把温水引进保持真空的汽锅蒸发进行发电。用海水温差发电,还可以得到副产品——淡水,所以说它还具有海水淡化功能 ,可以用来解决工业用水和饮用水的需要 。
生物能源——沼气能
沼气是一种可燃气体,由于这种气体最早是在沼泽、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称它“沼气 ”。我们通常所说的沼气 ,是人工制取的,所以它属于二次能源。而作为能源的沼气,至今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所以它还属于现代新能源的成员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气体。通常,沼气中含有60~70%的甲烷,30~35%的二氧化碳 ,以及少量的氢气、氮气 、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汽和少量高级的碳氢化合物。
甲烷气体的发热值较高,因而沼气的发热值也较高,所以说沼气是一种优质的人工气体燃料 。甲烷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 、无味、无毒的气体 ,它比空气要轻。由于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因而可用水封的容器来储存它。生产沼气的原料丰富,来源广泛 。人畜粪便、动植物遗体 、工农业有机物废渣和废液等,在一定温度、湿度、酸度和缺氧的条件下 ,经厌氧性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就能产生出沼气。沼气是一种可以不断再生 、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干净卫生、使用方便的新能源。在目前,它可以代替供应紧张的汽油、柴油 ,开动内燃机发电,驱动农机具加工农副产品,也可以用来煮饭照明 。
从现今情况看来 ,使用沼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能增加有机肥料资源,提高质量和增加肥效 ,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
(2)使用沼气,能大量节省秸杆 、干草等有机物 ,以 便用来生产牲畜饲料和作为造纸原料及手工业原材料。
(3)兴办沼气可以减少乱砍树木和乱铲草皮的现象,保护植被,使农业生产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
(4)兴办沼气,有利于净化环境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这是因为在沼气池发酵处理过程中 ,
新时代“古老”能源——风能
在自然界,风是一种巨大的能源,它远远超过矿物能源所提供的能量总和 ,是一种取之不尽、尚未得到大量开发利用的能源。风能是空气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受太阳辐射后散热的快慢不同,加之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不同 ,从而引起各处气压的差异,结果高压地区空气便向低气压地区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因此,风能是一种不断再生的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 。
当前,世界各国对风能的利用 ,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发电两种形式,其中以风力发电为主。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轮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系统的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的优点是 ,投资少、工效高 、经济耐用 。
根据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和当前的技术条件,近期开发利用风能的重点将放在内蒙古、东北、西北 、西藏和东南沿海,以及岛屿、高山、风口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年平均风速超过6米/秒的地区 ,特别是电网很难达到的牧区 、海岛和高山边远地区,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更具有深远意义。
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
在众多的新能源中,氢能将会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这是因为 ,在燃烧相同重量的煤、汽油和氢气的情况下,氢气产生的能量最多,而且它燃烧的产物是水 ,没有灰渣和废气,不会污染环境,而氢主要存于水中 ,燃烧后唯一的产物也是水,可源源不断地产生氢气,永远不会用完。氢的用途很广,适用性强。它不仅能用作燃料 ,而且金属氢化物具有化学能、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功能 。例如,储氢金属具有吸氢放热和吸热放氢的本领。可将热量储存起来,作为房间内取暖和空调使用。
氢气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很容易变成液体 ,因而将它用铁路罐车 、公路拖车或者轮船运输都很方便。液态的氢既可用作汽车、飞机的燃料,也可用作火箭、导弹的燃料 。美国飞往月球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长征运载火箭,都是用液态氢作燃料的。
另外 ,使用氢—氢燃料电池还可以把氢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使氢能的利用更为方便。目前,这种燃料电池已在字宙飞船和潜水艇上得到使用 ,效果不错 。当然,由于成本较高,一时还难以普遍使用。
本世纪70年代 ,人们用半导体材料钛酸锶作光电极,以金属铂作暗电极,将它们连在一起,然后放入水里 ,通过阳光的照射,就在铂电极上释放出氢气,而在钛酸锶电极上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电解水制取氢气法。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些微生物也能在阳光作用下制取氢 。人们利用在光合作用下可以释放氢的微生物。通过氢化酶诱发电子,把水里的氢离子结合起来 ,生成氢气。
本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简单运用传统经验进行具体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较多,研究运用技术科学基础不够 。
二 、在发展新技术方面, 创新概念少, 自主概念少, 往往是跟着外国人提出的一种概念和已经发表的文献,缺乏自己独立自主的见解和正确分析判断, 跟着上马, 以致往往在人家已下马之后,不得不跟着下马。应结合我国实际,做出科学分析,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深厚的技术科学基础 。
三、能源项目规模大, 投资多, 周期长, 全新概念不是很多,需要看准方向,长期坚持,及时总结,调整发展。
重点发展方向的展望
结合我国情况,重点发展方向应当是以下一些技术:
石油天然气工业关键技术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与钻井新技术,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在注水开发后期的油田,应用三次采油等方法提高石油采收率。
煤炭高效洁净利用关键技术
我国煤炭开发利用关键是解决生产效率低、不安全和环境严重污染两个方面的问题, 并应逐渐发展两大技术:一是安全 、高效开采技术;二是高效、洁净利用的洁净煤技术: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煤层气开发技术;煤洗选 、加工、处理技术;洁净煤燃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
电力工业关键技术
超临界、超超临界蒸汽参数发电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洁净煤发电技术,热电联产及多联供技术,先进压水堆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全国大区电网互联和灵活的交流输配电技术 。
节能技术
中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和中低温能源利用新技术,热泵技术,建筑节能,新型低温储能(含冰蓄冷及电力调峰) 系统,节能电器,交通运输节能,高能耗工业的节能新工艺流程。
核能释放与利用的科学问题
核废料处理及再利用,提高安全性,新的安全堆型探索;快堆与高温气冷堆;受控热核聚变堆关键技术。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开拓与利用的科学问题
低价 、高效、长寿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生物质能转换的化学生物技术; 光热利用新技术(发电、制冷等) ; 氢能规模制备 、储运、利用技术 。
能源环境技术
能源转换利用中有害元素控制与无公害定向转换技术;城市废弃物无公害、资源化利用技术;回收利用CO2 的能源环境系统探讨;燃煤生态工程,煤基制氢及氢能利用系统。
农村能源技术
沼气技术;生物质气化、液体燃料 、发电技术;生物质加工处理技术。
措施及建议
一、能源与环保的立法,价格政策,倾斜政策 。
二、对能源科学技术(不是具体生产项目) 给予强大支持,由国家 、产业联合支持。科教部门专门支持。
三、对较远见效的方向,如先进概念的发电系统、太阳能 、核能要给予重视和布局研究发展工作 。
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解决问题能力强的能源科学方面青年人才。
五、加大能源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我国能源R&D 经费占国家R&D 总经费的比例比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相应值小一个数量级。能源R&D 投入过低导致我国科技自主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环境与能源科学导论》作者:刘震炎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能源科学导论》作者:黄素逸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2020年我国能源科学学科发展战略报告》(第四稿) 中国科学院
《能源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承康 徐建中
我国新能源及其发展状况的思考
摘要:20世纪的后工业时代,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本文从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和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特点着眼 ,分析了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利用途径,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思考,并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新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
1 引言
谈及中国未来的发展 ,能源问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能源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中国未来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很可能要比现在高得多,陈旧过时 、设计落后的输电网将被淘汰,也就是说 ,由尖端数控、电子配电和更高负荷输电线路构成的智能输电网所替代 。2009年12月,全球瞩目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虽然未达成实质性的协议 ,但是哥本哈根会议有望成为世界全面向低碳时代转型的历史转折点。从大的方向上看,可持续的低碳和绿色经济,也必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这将会给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来机遇[1]。
低碳经济的迅速蔓延并非偶然 。早在各国意识到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危机时,低碳经济就已经开始孕育。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下,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绿色政策 ,低碳经济模式得到普遍认可。低碳时代要求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 、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式发展模式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发展绿色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 、核能以及地热能、氢能等多种能源 ,它们的特点是污染少,能量可持续或者是能量来源成本较低。本文中着重介绍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重要新能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2 新能源的来源和简介
2.1 太阳能
2.1.1 太阳能的定义及发展史
太阳能(Solar Energy),又称太阳辐射能,指的是太阳以电磁辐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也可以描述为太阳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辐射能,其中约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能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找新能源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迫切课题。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 ,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 。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 ,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等。
2.1.2 太阳能的分类
(1)太阳能光伏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 ,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 。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而不会导致任何损耗。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 ,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 。近年,天台及建筑物表面均会使用光伏板组件 ,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附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
(2)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技来收集太阳能外 ,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
2.1.3 太阳能的开发途径
(1)光热利用
它的基本原来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 ,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目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收集装置,主要有平板型集热器 、真空管集热器和聚焦集热器等3种。通常根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用途的不同,而把太阳能光热利用分为低温利用(<200℃)、中温利用(200~800℃)和高温利用(>800℃) 。目前低温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 、太阳能蒸馏器、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等 ,中温利用主要有太阳灶 、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装置等,高温利用主要有高温太阳炉等。
(2)太阳能发电
未来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是用来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方式有多种 。目前已实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光—热—电转换。即利用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为工质的蒸汽,然后由蒸汽驱动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前一过程为光—热转换,后一过程为热—电转换 。
②光—电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
(3)光化利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能直接分解水制氢的光—化学转换方式 。
(4)光生物利用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实现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生物质的过程。目前主要有速生植物(如薪炭林)、油料作物和巨型海藻。
2.1.4 太阳能发电的优点
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 。可以说 ,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所以太阳能发电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 。
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它同以往其他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 ,具有以下特点:①无枯竭危险;②绝对干净(无公害);③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④可在用电处就近发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⑦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不足之处是: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 、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 。但总的说来,瑕不掩瑜 ,作为新能源,太阳能具有极大优点,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2 风能
2.2.1 风能的定义及发展史
风能是因空气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空气流速越高 ,动能越大 。现在人们通常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据统计到2008年为止,全球以风力产生的电力约有94.1百万千瓦,供应的电力已超过全球用量的1%。风能虽然还不是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能源 ,但在1999年到2005年之间已经成长了四倍以上 。
风能量是丰富、近乎无尽、分布广泛 、环保无污染。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但数千年来,风能技术发展缓慢 ,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在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长足的发展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对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 ,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风能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即使在发达国家,风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也日益受到重视。
2.2.2 风能的来源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 。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即为风能。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 ,从而引起大气的运动形成风。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 。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 ,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2.2.3 风能的利用和经济性
风能利用形式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 ,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 。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 ,形成了中国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
利用风来产生电力所需的成本已经降低许多,即使不含其他外在的成本,在许多适当地点使用风力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燃油的内然机发电了。风力发电年增长率在2002年时约25% ,现在则是以38%的比例快速成长 。2003年美国的风力发电成长就超过了所有发电机的平均成长率。自2004年起,风力发电更成为在所有新式能源中已是最便宜的了,在2005年风力能源的成本已降到1990年代时的五分之一 ,而且随着大瓦数发电机的使用,下降趋势还会持续。
2.2.4风能的优缺点
(1)优点
风能是一种洁净的能量来源,随着风能设施逐渐进步 ,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一些地区,风力发电成本低于发电机 。风能设施多为不立体化设施 ,可保护陆地和生态环境。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很环保。
(2)风力发电在生态上的问题是可能干扰鸟类,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离岸发电 ,离岸发电价格较高但效率也高 。在一些地区,风力发电存在经济性不足:许多地区的风力存在间歇性。风力发电需要大量土地兴建风力发电场,才可以生产比较多的能源。进行风力发电时,风力发电机会发出庞大的噪音 ,所以需要空旷的地方来兴建 。现在的风力发电还未成熟,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3 核能
2.3.1 核能的定义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释放主要包括核裂变能 、核聚变能、核衰变能三种形式。
2.3.2 核能发电原理
核能发电利用铀燃料进行核分裂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热 ,将热水加热成高温高压,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比较起来所需要的燃料体积比火力电厂少相当多 。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 ,其余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 、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 。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
2.3.3 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1)优点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 ,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同时也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且核电的燃料铀燃料到目前为止没有其他的特别用途 。燃料费在核能发电的成本中所占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比较稳定,不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2)缺点
核能发电时仅将1/3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其余2/3的余热需藉循环冷却水排出厂外,冷却水的最佳来源就是天然海水,故核电厂多设置于海边(或河边)。因此废水的排出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水温因废水会增高2-3℃ ,如果持续很久会对无脊椎动物及海藻类生物都有不良影响。例如南湾核三厂附近的珊瑚大量白化死亡。而且废料的处理也是一大问题 。
3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3.1 太阳能
3.1.1 太阳能发电的应用
虽然太阳能有多种开发途径,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最有前景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虽受昼夜、晴雨、季节的影响,但可以分散地进行 ,所以它适于各家各户分批进行发电,而且要联接到供电网络上,使得各个家庭在电力富裕时可将其卖给电力公司 ,不足时又可从电力公司买入。实现这一点的技术不难解决,关键在于要有相应的法律保障。现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制定了相应法律,保证进行太阳能发电的家庭利益 ,鼓励家庭进行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
3.1.2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是一个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 ,如: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 ,砷化镓,硒铟铜等 。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以晶体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 ,形成P-N结。当光线照射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 ,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 ,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1)通信卫星供电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将太阳电池应用于空间技术——通信卫星供电,上世纪末,在人类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中 ,对于光伏发电这种如此清洁和直接的能源形式已愈加亲切,不仅在空间应用,在众多领域中也大显身手。
(2)离网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和风光互补控制器)对所发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 ,一方面把调整后的能量送往直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另一方面把多余的能量送往蓄电池组储存,当所发的电不能满足负载需要时 ,控制器又把蓄电池的电能送往负载 。蓄电池充满电后,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充。当蓄电池所储存的电能放完时,控制器要控制蓄电池不被过放电 ,保护蓄电池。蓄电池组的任务是贮能,以便在夜间或阴雨天保证负载用电 。
(3)并网发电系统
并网发电系统是将光伏阵列 、风力机以及燃料电池等产生的可再生能源不经过蓄电池储能,通过并网逆变器直接反向馈入电网的发电系统。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电网 ,免除配置蓄电池,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发出的电力,减小能量损耗 ,降低系统成本。并网发电系统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降低整个系统的负载缺电率。同时,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作用 。网发电系统是太阳能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代表了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能源利用技术。
3.1.3 我国太阳能开发现状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 。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京都议定书的签定,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对国际的承诺 ,给太阳能利用产业带来机遇;西部大开发,为太阳能利用产业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中国能源战略的调整 ,使得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所有这些都为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会。
3.2 风能
3.2.1 风能发电的应用
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 ,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首选 。风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人类对其的利用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风能有相当大的开发和利用空间 ,在风能充沛的地区广泛建立风力发电站可以大大的缓解我国能源缺乏的问题。
3.2.2 我国的风能利用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 ,内陆还有许多山系,地形复杂,加之青藏高原耸立我国西部 ,改变了海陆影响所引起的气压分布和大气环流,增加了我国季风的复杂性 。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等中高纬度的内陆,那里空气十分严寒干燥 ,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环流引导下,就会爆发南下,在此频频南下的强冷空气控制和影响下 ,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风侵袭我国北方各省。每年冬季总有多次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南下,主要影响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夏季风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风 ,东南季风影响遍及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则影响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风速远不及东南季风大[2] 。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开阔 ,冬季东南部盛行偏南风,东北部多为东北风,其他地区一般为偏西风 ,夏季大约以唐古拉山为界,以南盛行东南风,以北为东至东北风。我国幅员辽阔 ,陆疆总长达2万多公里,还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边缘海中有岛屿5000多个,风能资源丰富。我国现有风电场场址的年平均风速均达到6米/秒以上。一般认为 ,可将风电场风况分为三类:年平均风速6米/秒以上时为较好;7米/秒以上为好;8米/秒以上为很好 。
中国风力资源极为丰富,风能发电很可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在今后能源产业中起到领军作用。中国气象科学院研究员朱瑞兆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居世界第三[3]。已探明的中国风能理论储量为32.26亿千瓦,可利用开发为2.53亿千瓦 。风能如果能够全部利用起来,将满足当前能源需求的近1/4。
3.3 核能
3.3.1 世界核能发电现状
核能发电作为核能应用中发展最快的一支 ,第一座商业用核电厂1957年在美国宾州开始运转。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重大事故,这一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能事故 ,除了导致人员伤亡 、土地污染等后果外,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核工业的前进脚步 。核能从世界发展最快的能源沦为发展最慢的能源。当然,当时全球电力过剩、油价低廉、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也进一步促使核电发展“一蹶不振 ”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国际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已在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保的迫切要求上显示出巨大竞争力的核电,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法国有关专家认为,芬兰建造的第三代核电站和法国兴建的同样的核电站将开启新一轮的核电发展高峰。
全世界核电当前状况有很大的不同 。在30个已经具有核发电能力的国家中,核反应堆的发电百分比从法国的78%到中国的仅仅2%。截至2008年3月 ,全世界总计有439座核反应堆,另有35座正在建造。美国最多,有104座 ,法国次之,有59座,日本55座 ,而俄罗斯有31座并另有7座在建造中 。核电发展集中在亚洲。正在建造中的35座反应堆中总共有20座在亚洲,而最近并网发电的39座反应堆中的28座也是在亚洲[4]。
3.3.2 核能应用全球升温
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核能发电,常常涉及诸如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之类的更广泛的问题。是什么推动了对核电期望的上升呢?能源预测一直表明世界对能源的需求有持久的长期增长 。同时新的环境限制——像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等存在着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些实际财政利益。
中国目前面临着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 ,因此正在十余利用一切可能的能源包括核能来扩大其发电容量。目前中国的核电仅占全国能源总量的2%,但是为了配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中国首先要发展的就是核电 。中国核电发展的最新目标是:到2020年前要新建核电站31座,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 ,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5]。
4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水能可开发资源为3178亿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11%;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 、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 ,利用量约为216亿吨标准煤,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占整个用能的50%;我国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约10%可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尚待继续勘探,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26亿吨标准煤 ,现利用的仅约十万分之一;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亦十分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就有2000万千瓦以上[6]。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 。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15%左右[1]。
从第四届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获悉,200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从2008年的8.4%提升至9.9% 。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 ,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根据国务院2009年年底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从9.9%至15% ,可再生能源需提升的比重虽不算太大,但考虑到未来中国能源需求的巨大增长,上述目标的实现仍面临考验 。2009年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准煤。专家预测,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可能高达45亿吨标准煤 ,这意味着新能源领域必须加大投入才能确保消费比重稳定提升。根据初步分析判断,要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5%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亿kw以上,核电投运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kw至7000万kw ,风电 、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5亿吨标准煤以上[7]。
因此,中国长远目标应该是以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为主,适当发展生物质能、垃圾焚烧 、沼气、地热等能源 ,建立多元化的新能源利用体系,合理均衡地发展新能源 。
5 总结与讨论
20世纪的后工业化时代,能源和人类生存有着紧密的关系 ,能源危机拖慢了经济发展的速度。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不得不考虑改变能源结构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给。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新能源开发迫在眉睫 。新能源即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能源革命”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8]。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投入到新能源领域,以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也顺应潮流将新能源发展提上战略日程,但却面临缺乏规划 、技术创新不足、应用障碍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通过出台战略规划加强引导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 、完善基础设施、建立补贴机制和能源利益调节等完善提高实用性,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培育政策完善产业链条扩展市场容量,通过多元化策略建立合理的新能源体系 ,是中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必然战略选择。
发展新能源任重而道远。在未来中国,新能源将会,也必须得到大力发展 。这样在未来的“低碳经济”时代 ,中国才有机会掌握应有的话语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胡兴军,新型能源迎来大发展机遇 ,新材料产业,2010(4),53~57
[2] 风能:领军新能源 ,消息,华北电力技术,2010(5),50
[3] 朱瑞兆 ,风电场风资源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综合评估和选址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00) ,41~50
[4] Alan McDonald,世界核电形势,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2008,49(2),45~48
[5] 2007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6] 姚岩峰 ,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中国市场,2010(22) ,16~17
[7] 能源经济资讯,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9%,能源技术经济,2010(22) ,68
[8] 柳士双,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经济与管理 ,2010,24(6),5~9
关于“有关能源的关键词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安之]投稿,不代表大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iry6767.cn/yxfl/202509-10264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大雨号的签约作者“安之”!
希望本篇文章《7分钟科普“九天大厅开挂方法”(助赢神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大雨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您好,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